筒瓦廠家倉庫的產品檢查工作是確保產品質量、規范庫存管理的關鍵環節,需從產品本身、存儲環境、包裝狀態、賬實匹配等多維度展開。以下是具體檢查內容及操作要點: 一、產品質量檢查 1.外觀與尺寸檢驗 外觀瑕疵排查 查看筒瓦表面是否有裂縫、缺角、變形、釉面剝落等缺陷(如琉璃筒瓦需重點檢查釉色均勻性,陶土筒瓦需關注坯體完整性)。 檢查瓦體弧度是否一致,邊緣是否平整,避免安裝時出現縫隙過大問題。 尺寸精度測量 使用游標卡尺或專用模具檢測筒瓦長度、寬度、弧度半徑(如常見筒瓦長度約30-40cm,誤差需≤1mm),確保批量產品規格統一。 抽檢比例:按批次抽取5%-10%產品(每批≥1000片時抽100片),若不合格率>5%,需擴大抽檢或整批復檢。 2.物理性能抽檢 抗折強度測試 隨機抽取樣品施加壓力(如陶土筒瓦抗折強度應≥15MPa),檢測是否符合行業標準。 吸水率檢測 將樣品浸泡水中24小時,稱重計算吸水率(琉璃瓦吸水率≤3%,陶土瓦≤10%),避免因吸水過量導致凍融破壞。 抗凍性試驗 寒冷地區需模擬低溫環境(-15℃至5℃循環25次),檢查瓦體是否出現破裂、掉角,確保冬季使用安全性。 二、包裝與標識檢查 1.包裝完整性核驗 查看筒瓦是否按標準捆扎(如每捆10-20片,用草繩或塑料帶固定),避免運輸堆放時散落破損。 檢查外包裝箱是否有受潮、破損痕跡(如紙箱變形、塑料膜破裂),內部緩沖材料(泡沫、木屑)是否充足,防止瓦片碰撞碎裂。 2.標識信息核對 每批產品需附標簽,注明: 產品名稱(如“仿古琉璃筒瓦”“青瓦筒瓦”)、規格型號、數量; 生產日期、批次號、檢驗合格標志(如“QCPASS”印章); 生產廠家、質檢人員簽名,便于追溯質量問題。 三、存儲環境與堆放管理檢查 1.倉庫溫濕度監控 定期檢查溫濕度計數據(理想環境:溫度5-35℃,濕度≤60%),潮濕地區需加強通風或開啟除濕機,防止筒瓦受潮發霉(尤其陶土瓦未上釉面時易吸水)。 雨季前檢查倉庫屋頂、墻體是否漏水,排水系統是否通暢,避免積水浸泡產品。 2.堆放規范性檢查 堆放高度限制 地面需鋪設木板或托盤,筒瓦按批次分層堆放,每層高度≤1.5米(琉璃瓦因重量大,建議≤1米),防止底層瓦片受壓破裂。 垛與垛之間預留50-80cm通道,便于搬運和通風,同時避免擠壓導致瓦片變形。 分類存放要求 不同規格、批次、釉色的筒瓦分區存放,設置明顯標識牌(如“30cm青筒瓦202506批次”),防止混發錯發。 四、庫存賬實與安全管理 1.賬物一致性核對 每月盤點時,對照庫存臺賬檢查實際庫存數量,重點核對出入庫記錄與實物是否一致(如近期發貨批次是否已更新庫存)。 抽查垛位標簽與臺賬登記信息(如規格、批次)是否匹配,避免因記錄錯誤導致發貨失誤。 2.安全隱患排查 消防設施檢查:倉庫內應配備滅火器(每50㎡至少1具),禁止堆放易燃物(如包裝材料需遠離火源),確保消防通道暢通。 防鼠防蟲措施:檢查倉庫角落是否有鼠洞、蟲蛀痕跡,投放滅鼠藥或安裝防蟲網,避免產品被啃咬損壞。 五、特殊產品專項檢查 1.仿古筒瓦/琉璃瓦重點項 琉璃瓦需檢查釉面光澤度是否均勻,是否有氣泡、脫釉現象(影響古建筑裝飾效果); 仿古筒瓦需核對紋飾、顏色是否符合設計要求(如龍紋、回紋圖案的清晰度),批量產品色差需控制在△E≤2(色差儀檢測)。 2.定制化產品檢查 針對客戶定制的特殊尺寸、顏色或雕刻圖案的筒瓦,需對照訂單圖紙逐項核驗,確保與樣品一致(如弧形瓦的彎曲度、異形瓦的接口尺寸)。 六、檢查記錄與問題處理 建立檢查臺賬:記錄每次檢查的時間、抽檢數量、不合格項及處理措施(如“2025年6月13日,抽檢200片青筒瓦,發現5片缺角,已隔離并通知生產部返工”)。 不合格品管理:對破損、尺寸超差的產品及時隔離,粘貼“待處理”標簽,按流程報廢或返工,避免混入合格品發貨。